当前位置:首页 > 承德外八庙之普宁寺

承德外八庙之普宁寺

时间:2024-09-22 08:43:56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1703年,康熙帝在“本是北方牧马场”上兴建了“热河行宫”,又称避暑山庄。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山庄东部和北部,都朝向山庄方向,依照西藏、新疆、蒙古藏传佛教寺庙的样式,共修建有12座喇嘛寺,作为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觐见皇帝期间使用的礼佛场所。其中有8座是由朝廷理藩院管理并发放银饷,而且这8座庙又都在京师古北口外,故俗称“口外八庙”,后来简化称为“外八庙”。军事上的征服,宗教上的拉拢,清廷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用心良苦。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清政府依照西藏桑鸢寺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寺,是乾隆时代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普宁”,普天下安事意,表明清政府希望天下永远太平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

普宁寺占地3.3万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既有金碧辉煌皇家寺庙的宏大,又是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

以大雄宝殿为界,普宁寺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传佛教寺院布局,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钟楼,鼓楼,东西建配殿。

为面阔五间的门殿,居中三间石刻拱门,两侧两间石刻拱窗。门檐下悬挂乾隆帝御题“普宁寺”云龙陡匾,取百姓“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之意。

呈正方形,建在高1米的须弥石座上,重檐歇山顶。亭内置三通方柱形石碑,《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碑文。

仿西藏桑鸢寺乌策大殿而建。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通高37.4米。南面六层檐,寓意佛教的空。东西两侧出檐五层,佛教意为“五大”(地水火风空)。北面四层檐,佛教意为四曼,即四种“曼陀罗”。大乘之阁正面檐下悬挂乾隆御题“大乘之阁”和“鸿庥普荫”云龙陡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