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佛陀在世直到涅槃后一百年的佛教形态称“原始佛教”,其后出现部派分裂。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弘法僧团把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传诵经典、根本教理、戒律行持、衣钵装束、僧团制度、修学方式等重要问题上至今仍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佛教的风貌,称上座部佛教。因斯里兰卡在印度之南,也称南传佛教,盛行于南亚斯里兰卡,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以及我国的云南省。它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约在7世纪中,南传佛教由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傣族地区,受文化影响,傣族人民世世代代信仰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寨寨有僧侣,朝佛诵经活动终年不绝”。此外德昂族、布朗族、阿昌族、部分佤族传统上也信仰上座部佛教。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则约占1/3,州府景洪市城郊的勐泐大佛寺是东南亚最大的南传佛教寺院。
勐泐大佛寺是在明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2005年开始重建,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呈坐佛形,鲜明的建筑风格、庄严隆重的仪轨,为国内外所独有。
景区从山门至万佛塔,以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出家、成佛、弘法到涅槃的80年中佛事为主线,巧妙融入到景观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了南传佛教的传统文化色彩。景区分放生池、浴佛泼水广场、景飘大殿、吉祥大佛、圣菩提树及南莲山山顶公园“六部曲”。
大佛寺的大门为三门,右为佛缘门,为诚心礼佛者开启;左清净门,供诸障悉净、悟道而归者通行;正中为弘法门。寺门旁并立四个金刚夜叉守护着道场。
太子广场浮雕“九龙浴佛”,描述的是太子·悉达多(佛祖俗名,生为太子)出生的典故。太子诞生时天降祥瑞,落地后行走了7步,步步莲花。他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发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此时九龙自天空而来,喷出清泉为太子沐浴。
拾阶而上,是弘法广场。广场两侧分列据傣文贝叶经书记载的二十八代佛的塑像。众生聚于广场,听诸佛讲说佛法。
广场石阶两边分塑有两条七首巨龙。石阶层层递进,巨龙的脑袋逐层递减,龙首以七五三一摆开,体形也逐渐变小,至大殿周围,均为独首金龙。把守卫佛祖的蛇王改造成龙的样式,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因素,同时也保留了南传佛教的传统。
台前四面佛即“四面梵天王”,是护佑天地之神,有无边的法力神通。面分四方是为了观察整个宇宙和人间善恶,掌握人间富贵荣华而生。无论世人祈求什么,都能得到满意的回报。
景飘大殿也称正殿,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殿中供奉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坐像。
景飘大殿以释祖出家、修行、成佛的日子为依据,建成长49米,宽29米,高35米的宏伟建筑(35岁在菩提树下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开的参悟,静思,证得佛陀),是目前同类大殿建筑之最。
正殿之后有块巨石。传说佛祖曾经坐在这块“圣石”上为寨子里的人讲经说法,并留下预言:“这里将会成为传播我答塔葛达(如来)佛法的圣地,也将成为繁华的城市。”
正殿两侧分别配有星期殿和长寿殿。星期殿傣语意为每日佛殿,殿内展示了佛祖从星期日到星期六的立、侧卧、托钵、坐、沉思、禅定等不同姿态的逐日法相,用以表示各种不同的宗教理念和境界。
长寿殿供奉着十八罗汉。释迦牟尼灭度后,由十八罗汉为众生弘扬佛法,培福德,得长寿。
两殿之间为大地女神水帘壁画。大地女神是记载释迦佛祖所做善事的证明人,传说她发稍上的水为释迦牟尼行善所积,能涤魔荡魅,消灾去难,神奇灵验,法力无边。
大地女神后的登山石阶上,有八十位罗汉成两列沿阶托钵伫立。相传释祖曾托钵乞食说法,偈语云:若见空钵,当愿众生,究竟清静,空无烦恼;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盛满,一切善法。
沿石阶登山,阶旁还建有泰国殿、斯里兰卡殿、缅甸殿、老挝殿等四幢小殿,皆呈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南传佛教特色。
等阶高处,一座巨大的金色站佛——吉祥大佛巍然屹立。吉祥大佛用黄铜锻造,真身高45米,是南传佛教中最大的佛像。和西双版纳其他佛寺佛像一样,其容貌、神情、帽饰、衣着均表现出傣民族风格。
吉祥大佛身后安奉一棵从斯里兰卡迎请来的菩提树。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同时也表示南传佛教传自斯里兰卡。
沿山阶继续上行,都有龙蛇和护法者保护着。
佛经记载,佛祖在巨蛇撑起的伞盖下悟道,中国尚龙,传入中国后演变为龙蛇的形象。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公元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我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名族习俗流传下来。浴佛泼水广场每天下午有两场泼水活动。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在勐泐大佛寺孔雀文化园,每天都孔雀放飞活动。固定的放飞时间,经过驯养的孔雀成群结队从半山腰的绿树丛放飞,如同“孔雀雨”一般,如此多的孔雀还是很壮观的场景。
佛灭二百多年(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由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形成了南传佛教。佛灭500-1500年(公元1-10世纪)期间,印度本土佛教发展为“大乘密教”。其间佛教由印度往北经中亚细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汉地,称为“汉传佛教”。佛教越过喜马拉雅山传到西藏,称“藏传佛教”,均由印度往北传播而成,合称“北传佛教”。
南传佛教保守佛陀教法的纯洁性,非佛所说不添加,佛陀所说不删改,如佛所教而遵行。
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流,北传佛教认为佛法的目的在于给众生带来利益,强调“圆融”、“慈悲”、“方便”,只要能随顺众生,可因时、因地、因人而调整、变通和发展佛教。正因如此,佛教在中国融合了大量的汉地文化、儒道思想,形成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佛教在藏地也一样,吸收了苯教等当地信仰因素,形成现在所看到的藏传佛教。
南传佛教只礼敬、尊奉佛陀,并视为导师;不崇拜菩萨、祖师、鬼神等。北传佛教供奉诸多的佛、菩萨、罗汉、金刚、祖师、诸天鬼神等。
上座部佛教早在佛灭度二百多年即从印度往南传入斯里兰卡等地,“大乘”、“小乘”之分是在其后两百多年才成为北传佛教的专有名词。所以南传佛教不能称之为“小乘佛教”。南传佛教教徒大部分人希望能断除烦恼、证悟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