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从古至今便是一门变“废”为宝、化“朽”为奇的艺术。
根雕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技艺在传承,也被赋予着新的时代意义。
锤子与刻刀,在木材上“舞动”,配合自如。在工匠们的巧手之下,一棵棵枯树,便被镌刻成一件件艺术品。
仁寿根雕,便是如此。“奇”与“巧”相结合,成就了这一巧夺天工的艺术。
根雕,一种把大自然赐予的奇巧材质给予局部加工,使雕刻和自然材质有机结合的造型艺术。
仁寿境内气候温和,降水量充足,地形又以丘陵为主,土壤广袤肥沃,十分利于树木、绿竹等根材的生长。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陵州大地遍布适合根雕的上等根材,也为仁寿根雕提供了无穷的素材。
仁寿根雕传统的工序和技法分为以五步:
1、选择根材。根雕主要用材为枯木残枝,包括树根、竹根和阴沉木(朽木和浪木)。
2、去皮清污。主要有鲜剥法和浸泡法。去掉树皮,但不破坏树根上的纹理。
4、打磨成型。用粗细砂布将根雕打磨多遍,使表面光亮可鉴。
5、上色完工。原料选用清漆,反复在根材上涂抹三遍,使根雕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风格。
除了讲究传统的手法和技术以外,仁寿根雕在雕刻上还主张“三真”,即天真、留真、乱真。
☑ “天真”——用天然纯朴的处理手法,使根材的外形、洞孔、线条、肌理结合巧思的雕工后,显示根雕独特的纯真美。
☑ “乱真”——就是雕刻部位要以假乱真,要求雕刻人以超高的技艺,让雕与不雕的部位浑然一体,足以乱真。
仁寿根雕传承者们巧借自然之力,创造着多姿多彩的灵动形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如今,仁寿根雕在发展中逐渐分为了实用型与欣赏型两种,常被用作家宅装饰、摆设等。
一是以大型茶海为代表作,传承人代表为李学兵。
二是以小型摆件为代表作,传承人代表为黄政滨。
仁寿根雕融入了本土元素,作品更具当地特色,体现了这千年古城的历史魅力与艺术魅力。
艺术是精神生活的需要,当今社会发展离不开艺术文化的繁荣。艺术文化的最高表现是生命和精神,是人类感情的凝聚与智慧的结晶。
因此,对仁寿根雕进行保护和传承,不仅可以保留我国正逐渐消失的传统工艺,同时也丰富了我国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满足了仁寿及其周边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如今的时代中也大放异彩
需要每一个仁寿儿女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