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两路口 | 重庆母城渝中的城市之光

两路口 | 重庆母城渝中的城市之光

时间:2024-07-04 13:57:32

1998年的时候,我还年轻。那时候大部分活动的时间都在江北渝北一带,每次走进母城渝中都带着朝圣的心情——毫无疑问,对于一个非渝中区的少年来说,走过两路口的那一瞬间,对我们来说叫进城。

想象一下比我离这儿更遥远的重庆区县少年——坐着大巴来到了牛角沱枢纽站。踩上那条亚洲最长的扶梯,仰望着上端扶梯口那团光,踏出那道门。扑面而来的是庞大的转盘、汹涌的车流、悬挂着巨幅海报的富安百货……

时间过于久远,我已经无法带入当年这一切给那个少女的冲击。

但毋庸置疑,这一个瞬间会让人立刻理解:所谓潮流的浪尖,该是什么样的实景。

旧事模糊却依然闪着光芒,如今我定居渝中区,似乎与当年那个瞬间不无关系。记忆追不回当年的情怀,却可以引出我们对两路口的判断与认知。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两路口多个重点工程的完工,带给整个渝中甚至重庆的,是闪亮的光,是留在当年那个少女心中一样的、超越日常琐碎生活的城市之光。

大抵是因为这里的地形原因——作为重庆曾经最重要的交通道口,这里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

它曾经是重庆向外的重要节点:今天的两路口,中山二路中山三路与长江路交汇于此,往西通往大坪、石桥铺,往北通往江北。很多人认为,这便是“两路口”的得名。其实不然,两路口这个名称,清末便有。清代至民国时期,有两条从老重庆城通往成都重要道路,一条是从南纪门出来经雷家坡、川道拐。另一条是从通远门出来的出城官道(现中山路),两条路在两路口汇合,在此往西通往佛图关,再通向远方的成都,两路口由此得名。

重庆的很多地方,在各个年代都是人流络绎不绝的去处,而两路口,却只是到达这些地点的过程。

不过,所有人来都没有失去过对两路口的信心,因为,区域的发展没有偶然性。中心必然是回归中心,这是地域的必然。两路口便捷的交通区位、深厚的文化积淀、岁月累积而来的强大资源力,都意味着中心的价值。

当时光的指针走到2022年,当我们真正的走进两路口,才真切地发现,这里,已然不同。

旧日的辉煌和新的传奇

在细数全新的两路口之前,我们有必要再次回忆这里的辉煌岁月,毕竟在抗战时期,两路口处于战时首都重庆的城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美国大使馆、苏联大使馆及澳大利亚公使馆、罗斯福图书馆、跳伞塔等都聚集在这里,每一个地名之下,承载的都是最为铁血的时光和岁月。

1940年8月1日,国立中央图书馆落成,这就是后来的罗斯福图书馆,它在两路口历经战火直至1946年迁往南京,保留资料无数,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并被指定为联合国资料寄存馆,亦是当时全国仅有的5个国立图书馆之一。

1941年,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宋庆龄住进了两路口这个有两层小楼的小院。在这里对外联系,报告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争取国际援助,把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物资和其他救援物资通过种种渠道运往中国,支持抗战。

与之同年的1941年10月,跳伞塔在两路口开始修建,1942年落成。这是建筑大师杨廷宝的作品,飞行员紧缺的当年,许多人在这里进行跳伞训练后奔赴前线。

又过了一年,时间走到了1943年,在宋庆龄步行路程半小时内便到达的罗斯福图书馆,迎来了一名叫金庸的图书管理员。现在看来大材小用,当年其实还动用了馆长蒋复璁的关系。

现在,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保留在两路口,两路口三步一故居,两步一旧址,记录着当年的故事。这是两路口的高光时刻,在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两路口璀璨着历史的一个个瞬间。

而新中国建立后,两路口更是延续了以往的人气和资源,大田湾体育场、文化宫、少年宫均在此修建。

曾经,不论年少老幼,都可以在重庆市文化宫、少年宫消磨一天的时光,市民和外地游客可以来鹅岭公园、枇杷山公园观光赏景,还可以在山城电影院看一场宽幕电影,去两路口百货、富安百货逛街购物……新时代之下,鹅岭贰厂则成为新的到达地,成为了外地游客打卡重庆的必选之地。

新时代的两路口延续了之前重庆市交通要道的地位,轨道交通3号线、1号线交汇与此,串联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沙坪坝区等重要商圈。

从最早的缆车与最网红的地铁开始,两路口一直拥有着上天入地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而这个交通体系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升级。

这是直通上清寺—菜园坝大桥、长江一路—中山二路的6车道的“十字平交”,接驳南北和东西的城市干道,快速引流过境车辆。这将是由市政道路与上盖建筑形成的综合体工程,6车道的“十字平交”道路为闭合箱型,道路顶设置大屋面顶板,顶板局部为设置转换上抬裙房商业,“十字平交”中心设大跨钢结构的采光天井。

这种新的交通链接,也许会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缆车、九十年代的皇冠大扶梯一样,成为新的网红。这意味着城市的交通没有随着土地的开发让渡给居民,而是承接了更为通畅的交通升级使命。

不过也正因为此,两路口给人的印象更多的,却是它在交通上的地位——当一个功能大于其他功能的时候,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

这是在重庆集中了人们最多期待、最多欢笑的一条街之一。

文化宫1951年7月动工,1952年落成,与文化宫同年启动的,还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座甲级体育场:大田湾体育场。直到1956年,占地12万平方米的大田湾体育场,才宣告落成,与文化宫仅一条马路之隔。

许多两路口的老居民都有在文化宫看露天电影的记忆,找父母要5毛钱,还要自己带上折叠小板凳,在暑假的夜晚,露天电影场地上人头攒动。而体育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千禧年——那一年人们都传说千年虫会摧毁所有的电脑,但是这一切没有发生,反而是李章洙在大田湾体育场举行了足协杯冠军杯比赛。整个两路口街道被欢呼的球迷挤得水泄不通,即使不看球的阿姨回忆起当年也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笑:“闹得很……算了,让他们疯一下。”

这类似的疯狂,在王菲、黎明、张学友、齐秦等人的大田湾演唱会时反复上演。这些让人激动、喜悦的人生瞬间,都在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这短短的一段里发生。

目前正在推进的则是“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改造,枇杷山风貌区、鹅岭和佛图关公园串联成一条主线,发挥两路口真正作用。

在每一个年代,或是政治要地、或是交通核心,甚至是如今母城渝中的几何中心。

在两路口正在进行的改造项目中,文化宫的改造也许最牵动人心。

这里是川东师范学堂旧址所在地,1952年建成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由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亲自题写了宫名。在当年,文化宫电影院和文化广场是全市性集会和节日举行大规模游园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

两路口老居民记得文化宫建成后的露天电影,演电影的时候,家里不给5分钱,几个小伙伴拉扯着翻墙进去,在电影屏幕的背面看,画面反着,感觉问题不大,也是童年高光时刻。1952年一直持续到2004年,不知不觉间,文化宫成为了在中国播放露天电影时间最长露天电影院。

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拥有无比精彩的前世今生,即使岁月的尘土堆积掩埋,这片土地上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生命、新理念也会破土而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让城市品质不断向好向上,持续发展。2020年10月,文化宫搭上围挡,改建正式开始。

历时两年的改造如今已经过半,根据目前公布的具体改建方案,文化宫将会恢复它原本的风貌以及功能定位,其中包含建筑风貌、公共配套、环境品质以及交通组织方面的提升,对于整个两路口来说,更务实的是,以后的文化宫,将会取消所有的地面停车位,改成地下停车位。

大田湾体育场改造工程则是另一个被全重庆市民关注的重点。

这里曾经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座甲级体育场,1951年在贺龙元帅的主持下修建,1956年竣工,占地9.75万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十大建筑之一。

这里曾是前卫寰岛、重庆隆鑫、重庆力帆、重庆红岩、重庆嘉陵等甲A、甲B或中超球队的主场,是重庆体育的发端,也是球迷的图腾。大田湾体育场文体两开花,从1998年开始,王菲、黎明、张学友等天王天后以及内地摇滚军团、齐秦等明星在此,演绎了类似的火爆与疯狂。

大田湾体育场的改造进度条也过半了,围挡面积逐渐扩大,国庆后围挡逼近希尔顿,贺龙像下最后一片停车场被圈入整改面积。

面纱揭开后,它到底将是什么样子?根据发改委官网《关于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投资概算的批复》,对大田湾体育场的保护与利用工程做出了更加详细的修改方案——保护和利用工程项目总投资概算57713万元,总用地面积111334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修缮和拆除,其中新建部分建筑面积42918平方米,新建停车位788个。

根据此前的规划,大田湾体育场外广场将打造体育生态公园,突出体育生态文化建设,实现体育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为周边群众创更加舒适的健身休闲环境。

山城电影院和富安百货被拆除之后,在它们的原址上修建的,是一个被命名为重庆中心的建筑群。

个项目规划占地5万平米,由6栋超高层建筑和大体量商业物业构成,设计方罗杰斯史达克哈伯建筑师事务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国际性建筑设计事务所,曾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立兹克建筑奖。

据悉,项目建成后,380米的地标塔楼可以俯瞰全城,成为重庆市又一个新地标。这是一个集精装华宅、大型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商务写字楼、公寓于一体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

此外,项目所在地块是原来老重庆人最熟悉的山城电影院所在位置,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开设一家电影院,并引入老山城电影院的历史文化元素,甚至不排除取名“山城”电影院,唤起老重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