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的3月末,万物复苏,用4天时间去了贵州的肇兴侗寨、加榜梯田和岜沙苗寨。
在贵阳,有多条热门的常规旅游线路,但大都不包含上面三地。简单做了攻略后,北京出发,到贵阳和朋友汇合,先跟团:3月23-28日6天5晚——荔波小七孔、黄果树瀑布、西江苗寨、镇远古镇、梵净山和青岩古镇后,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独自旅行。
出火车站有直达侗寨的专线巴士,票价10元,行驶时间很短,十几分钟的车程即到侗寨口。
图片中拱形门洞,既是进入侗寨,相当于寨子的大门口。左侧小亭,一般游人或出寨的人,在这里等车。
从跟团打卡式的匆忙中解脱后,自由行尤其是独行的感受:非常放松,深入而随意。
小亭前,有景区发往堂安梯田时刻表,去高铁汽车站也在这里等车。我后面要去加榜梯田,所以舍弃了堂安梯田。
网上订的客栈,离寨口不远,不到10分钟的距离。客栈前台美女到寨口接应。
清晨,走入寨子深处,这里有独栋的吊脚楼。与临街吊脚楼相比,有更浓郁的原生态的味道。
肇兴侗寨,被誉为鼓楼之乡,也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在侗寨看到的鼓楼分别命名为:仁、义、礼、智、信,共五座鼓楼。
世世代代的侗族人,在鼓楼和吊脚楼中生生息息。
侗寨人把鼓楼比作灵魂,这里以往逢年过节,迎宾送客,对唱大歌以及寨中要事活动,都在鼓楼进行,而今闲暇时人们则聚集在鼓楼休息聊天。
肇兴侗寨的鼓楼,在全国侗寨中,是独有的,被誉为“鼓楼之乡“。走走停停,观看和拍照的五个鼓楼,很难分出它们的区别,能标注出每个鼓楼的名称,还要感谢侗族阿妹的介绍。
鼓楼的结构卯榫而成,上面的设计、雕塑和描绘,有很高的艺术性,是侗族建筑和文化的体现。
仁团风雨桥,也叫仁团花桥,是仁团鼓楼的配套建筑,每座鼓楼旁边都会有一座花桥和一座戏台。
花桥的桥身是用杉木建造的长廊式建筑,长廊的两侧,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还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称为风雨桥。
侗寨公交车,淡季半小时或更长时间一趟,游客多时,会增加趟数。其实五座鼓楼距离并不很远,省去等车的时间,在寨子里慢慢游走更能细细品味风土人情。
朦胧夜色中的侗寨鼓楼群,是肇兴侗寨的一大亮点。
到侗寨旅行,如有时间住一晚最好,身历其境时,观看鼓楼群亮灯的整个过程,极其的赏心悦目。
远看,犹如座座宫殿,堪称璀璨华丽。从夜幕渐渐降临的分分秒秒,能完整欣赏了侗寨独有的鼓楼群景观,极具观赏性,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都说来侗寨,一定要看鼓楼、听大歌,但我这次没听到大歌,而昼夜鼓楼都有目睹,很满足。
由于前期跟团游的紧张和疲乏,到侗寨得到彻底释放,当天转了整个寨子并看了鼓楼夜景,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收拾行囊后,客栈美女小倩,送我至寨口等待上午10点的迎宾表演。
不巧,当天迎宾表演改在寨子里面和其它活动合并举行,因赶路我决定不再返回。
这是寨口的侗族小阿哥阿妹,负责转告当天游客表演地迁移,当知道我不能观看表演时,把迎宾表演和侗族大歌的视频发给我,有这视频没留遗憾,要谢谢小阿妹。
散发着清新自然的侗寨,充满了祥和安宁的气息。
侗寨寨门,每天上午十点的迎宾表演在此举行。远看整个寨门浑然一体,这里也是侗寨一道景观。
这个寨门很吸引人,內梁两边悬挂的多幅绘画,是侗寨农民的画作,画上绘制的,是当地比较喜闻乐见的劳动和生活画面。比如妇女染布织布,斗牛,小伙行歌坐月,拦路敬酒等,都是源于生活的画面。
一路走来,侗寨的寨门、吊脚楼、鼓楼、风雨桥以及熠熠生辉的鼓楼群夜景,都展示了侗族的特色建筑以及浓郁的侗族风情。
告别肇兴侗寨,不在旅游季,来访安静祥和的寨子,与西江苗寨相比我个人更喜欢这里,尤其是侗寨鼓楼和鼓楼群夜景。
我当天要去加榜梯田,所以从侗寨出来几次换乘的时间要计划好,不然赶不上去加榜的车,会很麻烦。
有件事很感动,上面小亭处的服务员,不仅帮我拍照留念,还告知司机:“阿姨年龄大,到站时多开一点”。这样一个暖心的举动,使我下车后便直接登上从江高铁——从江县城的大巴车,省去了负重前行的一段路。
旅行就是这样,在你的旅途中,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更多的是善意、理解和帮助。太感谢他们!!!
一点整,从江县城——加榜大巴准点发车。去加榜梯田的路都是胳膊肘弯,摇摆很厉害,2个多小时的路程,想要休息睡会儿都很难。
梯田景区从此门进入,这是回来时照的,来时不停车。从江到加榜乡的车,会路过景区可以直接进景区,如果是其他路过的车,比如去宰便镇的,那么只能到景区门口。
车很准时,3:30进入景区大门,让司机师傅在"加车停车场路口"停下车,客栈老板过来接应。
沿路而上的观景台——览景阁
客栈老板是个小伙子,开车陪我从山下沿路观赏梯田景观,走走停停,一一介绍。
览景阁旁石上的碑文是:贵州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全球重点农业文化遗产,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6月颁发的,贵州的从江有幸成为稻鱼鸭生态系统的一个示范点。
经了解,稻鱼鸭系统,是指在水稻田中“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为特色而形成的稻鱼鸭共生、鱼米鸭同收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这种以鸭食虫、以鱼食草、用鸭鱼粪做肥料的稻鱼鸭复合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
斗折蛇行的盘山路,难怪常规的旅游线路不走这里。
同样网上预订了客栈,从山下到客栈大约8公里,不短的路程,多亏老板下山接应。
这里的山、水、云、雾以及寨子和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第二天,早早来到看日出的最佳位置,但不是每天来的游客都能如愿。
当日雾大没看到日出,这是7点多被浓浓雾气遮挡的太阳。
3月底,不是加榜梯田最佳观赏期,但换一个心情看梯田,在山与雾的衬托下,也有朦胧的美感。
每天早7:50,有一趟从加榜去从江县城的班车,一般看日出赶不上这趟班车,但可以搭乘其他私家去县城的车,我当天搭乘的是一位客栈老板,去从江县城办事,出于旅行惯例,我参照来时大巴票价,付给司机油费。
加榜之行,有不尽兴的感觉,找机会在最好的季节再来,看看更美的梯田,尝尝这里美味的稻花鱼。
这次旅行,跟团去了几个热门景点。自由行选择了肇兴侗寨、加榜梯田,而岜沙苗寨是此行的重点。
从江县城离岜沙苗寨很近,大约7公里左右。有各种车可以抵达。加榜客栈老板,把我送到从江县城汽车站附近,我打私车很快到达岜沙,车费较高40元,但若有同行人时可以拼车。
岜沙苗寨属4A景区,这里有浓厚的苗族文化的气息,据说这片土地生活的是蚩尤第三子的后代,他们有不同于常人的信仰和习俗。树葬文化、镰刀剃头、男人扛枪等等,且枪械是国家允许的、中国境内唯一一个可以持枪的苗族村寨。基于以上的种种好奇,一直很想来,想看看这个还保持着中国最原始习俗以及男人能扛枪的神秘部落。
在加榜认识的从江小哥,我在出加榜时,因看日出延误了每天仅有的一班早车,从江小哥不断帮忙联系,直到安排好送我出行的时间和车辆,使我当天按原定计划顺利到达岜沙。感谢!
加榜客栈的老板,给我推荐了岜沙的客栈。
这是三楼的房间,很满意的住宿环境。
岜沙的晚上比较单调,不知旅游旺季时寨子是何景象,但当晚寨内小路灯光较暗,我只能到小广场转转,回来后,几个山南海北的游客,开始畅聊到很晚。
寨子的路灯很别致,像是一杆火枪上挂着一盏灯,照着岜沙的条条小巷。
突来创意,把初升的太阳放在灯的后面,灯还是灯,瞬间大变。
这块神秘但却斑驳的祖母石,一看就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据说是岜沙的护寨之神。苗语俗称“噎娥拱”,即祖母之意,相传为苗族古代掌管伦理道德的女祖先。
我们参观的景区是老寨也是中心寨,全部是苗族。多以滚字为姓。
这里的人们依然住着木质吊脚楼, 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
因岜沙人姓滚,寨子木屋上的滚姓家规随处可见。
所见房屋都是木制搭建。这里五十年代曾发生一场特大火灾,使整个村寨包扣学校和粮食都付之一炬。灾难后岜沙苗寨,有严格的消防管理制度。寨里有位老人,从年轻时开始,几十年来为苗寨的消防管理做出了特殊贡献,使苗寨60多年来再无火患。这位老人,是被评为2019年度,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的老寨主。
晾晒的笋,应该是在树林中看到的。
火枪扛在肩上,昂首阔步。看他们扛枪的神态:坚定、骄傲、威风凛凛。也难怪,他们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可持枪部落。
岜沙女人,还延续着古老的纺线织布,染色刺绣,穿的衣服和服饰,都是自己缝制。
同为苗族,岜沙女人和西江女人很不同,身上没有过多的银饰,服装简朴,身上最亮丽的地方,便是围布或叫围兜,彩色鲜艳。所见妇女都在缝制岜沙女人特有的传统服饰——白边裙。
去上学的孩子们,都留着长发,但男孩儿和女孩儿一目了然。
男孩儿从三岁开始这个发型,这个中间留的一撮头发,被称为——户棍,象征一棵树。到十五岁时,要给孩子办成人礼。成人礼上有多种仪式包扣镰刀剃头,预示男孩已长大。一代代成人礼后的男孩儿,逐渐变成岜沙部落真正的男人——可以扛枪的男子汉。
镰刀剃头,是岜沙苗寨古老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这里传承和延续。(当天没有火枪及镰刀剃头表演,感谢客栈老板发来的视频!)
这位吊脚楼的男主人,是土生土长的岜沙人,很爽快的与我聊天,并拍照。很不解他为何没留户棍?没穿寨服?他说:“有点麻烦就剪掉了,平时不穿寨服但节日穿”。回答时温和平静。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年轻人接受教育、外出务工及生活,留有户棍会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在岜沙已有少部分人不再蓄留户棍。
但很有意思,近年来在很多地方,看到过类似户棍(鬏鬏)的发型,且是年轻男孩的专属时尚发式。这其中有对个性化的追逐,细品也有岜沙发式的味道。
岜沙小学就在寨口对面,规模不小,整个岜沙苗寨的孩子们都在这里上小学,中学要去从江县城。
寨口迎宾,哈哈,我当时站在寨口里,情急之下从后面拍了视频。
这是每天寨门迎宾和芦笙堂表演的时间,其中包含镰刀剃头,但当天除寨口迎宾外,其他没有看到。
远道而来且在这里住了一晚,想了解的一切还都局限于网上,这很郁闷。
但有意外的收获,见到了岜沙寨主,他忙前跑后帮着联系演出和参观事宜,介绍了岜沙的历史和习俗,不愧是一寨之主。
这样,我对岜沙这个神秘部落有了最直接的了解。
寨主出生于五十年代,曾当过兵,也曾经是岜沙的村支书。现在依然是寨子里的大家长,寨子有事都找他,我就是想参观岜沙苗寨陈列馆,才有幸见到他。
这幅挂件很不寻常,似乎在讲述着岜沙的历史和故事……
来岜沙之前,对于生命树,网上有许多版本的介绍,每一个岜沙人在出生后,他的父母就会为他种下一棵树,寓意着他生命的开始。当这个人死后,会把这棵陪伴他一起长大的树,砍下来做成他的棺柩。
但在老寨主那里了解到,目前的生命树,已不像以往那样,在人生终结时用出生时种下的生命树做棺柩,而是用杉树,就是盖房用的杉树来替代了。为的是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不再因习俗、而被人为的破坏。由此可见,岜沙人对树的保护、崇拜和敬畏高于一切。
岜沙人崇拜树木,认为祖先灵魂附之于树上。因此,生长了几百年的古树或珍稀树种,在村里随处可见。整个苗寨的生态系统非常好。
老寨主告诉我们:“在岜沙人养树,树养人。新年或节日,不放炮不烧香,而是去拜树。带着小孩,站在长辈树根下,完成世代沿袭下来的仪式——拜树”。
“小孩儿的树不去拜,由他的父母管理培育,长大后由他的小孩去拜树,一代传一代,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告别这个以树为神的古老寨子,余秋雨题字:“人即树也,生命长青”。我亦有同感。
结束了跟团和自由行混搭形式的贵州之旅。十天下来,基本达到了预期。
虽是老年人,但不必把旅行想得困难重重,这次来贵州,考虑到几个热门景点很分散,所以报团更便捷。
因为从江的交通很方便,贵阳北站,每天有各时间段的高铁开往从江,转乘去黔东南的很多村寨、交通都能抵达。
回程不仅有从江开往贵阳北站、也有直接去龙洞堡机场的动车。这样,跟团和自由行两种方式,对于我是最好的选择。
有朋友不解为何独行?年龄问题、安全问题、身体问题等等,其实这都不是问题,只要想暂换一种生活方式就足够了。
所以,在每年与家人和朋友共同出游后,我会拿出一段时间与自己相处。去完成一段随心所欲的独自旅行,悠然惬意,在山水之间肆意放松,感受自然的魅力。同时,也享受一个人在旅途中的快乐、孤独与美好。